外出打工者―― 工资越来越高,行李越来越少
定陶县南王店乡万庄村的农民万鲁德连续多年在东北农场打工,今年50多岁的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因为工作地点不固定,用工单位也不能提供食宿,所以每次过年回家,他都要把身边所有的家当打成四个大包袱,被子、衣服,甚至脸盆和暖水壶都不能落下。
又要开工了春节过后,外出打工者又背起行囊,踏上了外出的征程,在年复一年的来回奔波中,从扛着装满被褥和衣物用品的蛇皮编织袋或大包袱、靠出苦力讨生活的父辈农民工们,到携带时髦的拉杆箱、随身背包,甚至只有一个电脑包走南闯北、供职于企业或工厂中的80后、90后年轻人,他们的行囊正悄然发生变化。与此同时,运载外出者和行李的客车也在不断升级,小小行李架,反映了民生大变化。
他90后的女儿万芳也在外打工,在苏州电子厂上班,每年春节回来一次。相对于万鲁德来说,万芳的旅途要轻松得多,一个拉杆箱、一个背包就足够了。因为工作相对固定,企业又提供住宿,万芳不用像父辈那样背着被褥来回奔波。
同是南王店乡的80后大学毕业生晁胜的行李更加简洁,每次回家他只带一个电脑包、两身换洗的衣服,还能腾出手为家人带些纪念品。
“正月十五之前出门的多数是在企业中上班的年轻人,甚至有一部分是技术工人,一来他们的观念和老一辈不同,更愿意怀揣一张银行卡出门,二来外出打工的工资水平、福利待遇确实有所提高,许多企业提供住宿,他们不必来回奔波带被褥,减少了很多行李。”菏泽交通集团第三汽车运输公司经理兼曹县汽车站站长王西峰说。
18日,记者在曹县、定陶汽车站看到,外出的乘客多数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,行囊很少超过三件。